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108課綱「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係瞎米?談如何落實媒體素養教育

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2014年5月教育部訂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已確定將在下(108)學年度(即2019年)正式實施,簡稱為「108課綱」。在新12年國教課綱中,教育部期望學生能習得九項核心素養,其中與媒體最有關係的是「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新課綱納入培育媒體素養核心能力,儼然已經回應這麼多年來新聞傳播學界期望將媒體素養教育含納入國民基本教育的期待,頗令人興奮。但興奮實在短暫,因為乍看前述項文字,老實講,忝為新聞傳播學者,我有點看不懂教育學者訂定的「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是什麼意思?到底我該解讀它是「科技、資訊,以及媒體」等三項素養能力,還是「科技資訊,以及媒體素養」等兩項素養能力?其次什麼是「科技資訊」,還是應該是「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另外重點能力是前者,還是後者,還是等同?反正興奮之餘,腦袋裡面充滿問號,迄今無人能解,問過教育部,以及教育學者,沒人敢說何為正解?如果教育領域弄個核心素養,卻無人知道那是什麼?那如何教導、如何學習、如何培養呢?亟待創造這詞彙的教育學界解惑,以免到時候只剩下教導學生學寫電腦程式,媒體素養依然被拋到腦後!

因此為「必也正名乎」之故,雖然教育部到現在還「不認錯」(也許不是認為沒有錯誤,可能是不知道正確是什麼),但筆者這幾年關注媒體素養教育之推廣與紮根,只好越俎代庖幫108課綱的核心能力先正名,以免第一線教師面對改以素養導向教學的「108課綱」訂出個無人理解的素養能力來,變得無所適從,這樣對強調以素養為導向的「108課綱」不正是個很大的諷刺啊。

但是要如何稱呼數位時代的媒體素養,給個合乎時宜的名稱也不是個簡單的事。筆者從四百多篇研究文獻中整理出25個適宜的名詞,以此訪談27位講授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課程的大學教師,請教他們認為最適宜的名詞為何?結果首兩名是「數位資訊素養」(digital information literacy)及「數位媒體素養」(digital information literacy),如果以此比照聯合國所定義的「媒體資訊素養」(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也許較適宜的核心能力應該是「數位媒體與資訊素養」digit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或者「數位資訊與媒體素養」(digital information and media literacy),或者直接簡稱為「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但這些詞彙都還談不上是定論,還有待學界持續討論。

傾向使用新名稱也是順便想強調,懂科技資訊不等於有媒體素養,這是兩件事!科技資訊教的是技能,是如何使用;但媒體素養學的是智能,是懂得善用。當前年輕世代科技能力強,會拍照、會攝影、會剪輯、會使用社群平台,但這都只是技術能力,都不叫有媒體素養!因為科技教的是技術,生活技能,而素養學的是智能,生活態度。

不過不管正式名稱應該為何,為討論方便,本文還是希望沿用傳統的媒體素養來統稱接下來想討論的主題,即12年國教的媒體素養教育該如何紮根與推廣?

老實講筆者不看好108年開始在國民基本教育落實媒體素養教育的原因,除核心能力名稱混淆視聽,令人無所適從外,更重要的是,目前多數教學現場的教師絕大多數沒學過媒體素養!雖然有些國高中教師已經開始很努力在學習或推廣媒體素養教育,但他們最大的遺憾是,在過去大學端的國教教師培育體系中,根本沒有媒體素養的課程,因此明年推動勢必亟需新聞傳播專業的協助。過去推動媒體素養是教師根據個人興趣而為之,但明年起落實媒體素養教育不能只是興趣,而是已經成為新課綱的核心能力,必須融入各個學科,成為新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重要的核心能力,那師資從何而來?因此教育部當務之急應該趕緊做兩件事:教懂現場教師什麼是媒體素養,以及責成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開設媒體素養教育課程。

另外教育部立即應該做的事還有:在各縣市公民教師媒體素養教育研習營,以及全國各級學校校長、主任等研習班中納入媒體素養教育課程;定期舉行全國媒體素養教育(含假新聞防制)教案競賽;組織媒體素養教材開發工作坊、成立課程共備社群,以及設置公民媒體素養輔導團等組織,協助各級教師落實媒體素養教育;最後一點即是推廣媒體素養的多元設計,例如鼓勵大學開設媒體素養通識課程、社區大學提供媒體素養行動學習,或者推動終身教育的樂齡學習中心提供讓銀髮族瞭解媒體及善用媒體等活動,這些事情教育部都責無旁貸,不能置身事外!光以防制假消息策略來說,教育部可以做的 事情實在太多了。

說到假消息防制,近來由於假消息的流竄與傷害,如何在國民基本教育中培養媒體素養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議題,因此立法委員黃國書國與葉宜津兩國會辦公室在2018年11月2日召開「打擊假消息!建構媒體識讀教育公聽會」,召集教育部、文化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部會研商,如何透過落實媒體素養教育以解決假消息造成的傷害。會中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提及公共電視在落實媒體素養教育的角色時強調,文化部相當鼓勵公視將媒體素養理念落實在各個節目中,他同時承諾會轉達公共電視,研究與評估如何採取具體的行動來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如果公視因此需要額外的經費,文化部會責成影視司編列經費大力來協助公視製播相關節目,以配合國家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動;其次他也同意可由人文出版司出面,協助各公民團體及各級學校教師來編撰及出版媒體素養相關教案及教材。

過去公視曾經製播過幾個很不錯的媒體素養教育節目,例如別小看我、換個角度看電視等。但筆者發現,近年來已經很少見這類節目,特別是兒少媒體素養教育相關的節目,實在很可惜。正值國教課綱將媒體素養列為核心能力開始推動之際,加上文化部已公開承諾支持公視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筆者建議公視可結合108課綱的教學內容製播更多媒體素養相關的節目,特別是針對兒少節目,這不僅可為教學現場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以利教師在教學上使用,還可以根據相關議題設計寒暑假作業簿的習題,以利學生學習;另外還可以製播各年齡層的媒體素養節目,培育全民媒體素養能力,挑戰假新聞流竄的溫床;這些不僅可發揮公共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也可藉此行銷公共媒體的專業形象,可說是一舉數得。

其次,公視過去亦曾針對社會大眾舉辦過媒體素養教育講座,但據筆者瞭解,後來因為經費預算的問題而不得不停辦。現在文化部既然願意經費支持公民媒體素養講座等活動,公視便應該繼續舉辦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但容筆者多嘴一句,如前所述,學會拍會剪不見得就有媒體素養,教技術也千萬一定要教素養,否則培養出一群只會提供爆料影片,卻不懂尊重隱私與法規的年輕世代,未必是台灣之福啊!此外公視亦可製播或辦理全國性媒體素養教育(含假消息防制)微電影或紀錄片競賽,鼓勵影視專業人才透過影片製作協助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推動與落實媒體素養教育行動應該是全面的,全民的,很可惜這些年來,政府與民間都做得不夠,也許近來假消息、假新聞的流竄與造成的傷害,正是台灣這些年忽視媒體素養教育的反撲。希望教育部透過新課綱宣示培育媒體素養核心能力的決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另外跟推動媒體素養有關的各部會及團體都應該各司其職,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及公共媒體、公民團體等,視自身的角色與能力,協助與監督政府落實媒體素養教育,這才是解決假消息傷害民主發展的根本之道啊!

原始出處:開鏡季刊 第6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