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學會辨析假新聞類型

文/陳炳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教授)

最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信許多人都接受到各種相關訊息,卻難以判斷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假訊息大致可分為兩種:








上述資訊可能依附在人際或小團體之間,也可能在社群媒體當中不斷傳散,不僅很難辨識,也無法根絕,因為多數人基於各種原因而彼此傳散,如果有錯誤或虛假,可能也防不勝防,影響也可大可小。一旦這些有誤的資訊透過大眾傳播媒體被傳散,由於大眾傳媒具備快速傳散與廣為告知的特性,這會讓假訊息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散給更多人。

假新聞三大類

不過,假訊息就等同於假新聞嗎?倒也不見得。因為,在傳播學者的研究中,假新聞又可
以依屬性分為三類:
( 一) 公關新聞Pseudo news
特定對象花錢買的新聞,並不是記者主動發掘與採訪的新聞,被歸類為假新聞。
( 二) 錯誤新聞Phony news
記者採訪提供的新聞,但內容確實有誤,例如寫錯人名、說錯地點等,未必出於故意,但就是報錯了。
( 三) 假新聞Fake news
3. 「廣為傳散」希望讓更多人接收到這訊息。
4. 達成製造訊息者的「特定目的」。

公關新聞=利益導向


公關新聞,主要就是出資者要求媒體報導的,也就是廠商出錢(通常是商品廣告主,也可能是政府,但政府機關在二○一一年後被禁止不能做新聞置入),媒體收錢製作一則新聞。簡單講,就是把廣告包裝成新聞,讓閱聽眾「誤讀」以為是有用的新聞資訊,而不是商品廣告。例如天氣熱,就會有化妝品公司出錢要新聞媒體製作一則如何防晒的新聞,進一步強調他家新產品的特殊功能等,不一而足。有人說現在的新聞臺就是最大的廣告臺,意思就是說,現在許多新聞其實都是廣告。辨識的方法就是如果整則新聞只在講一件事、一種商品,且完全正面的介紹這個商品,那應該就是置入新聞無疑。另外,現在新聞媒體要騙閱聽眾,有時候也會故意提兩三家廠商,但只要注意報導時間長度的差別,例如某一家講一分鐘,且都是正面,另兩家各十五秒,且輕描淡寫,那也可以是置入新聞。

錯誤新聞=無心之過

錯誤新聞,其實有時候很難苛責媒體記者,因新聞工作強調迅速,時間壓力很大,在搶新聞的過程難免會發生錯誤,閱聽眾不必認為記者有問題,其實只是查證不確實,或忙中有錯而已,並沒有特定意圖;只要能認錯且更正,後續更周延處理,閱聽眾應該可以體諒。

假新聞=惡意製造

新聞既然有惡意,當然最應該被處理,但重點就在因為這類新聞既故意且惡意,就更難處理。雖然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各種辨識假新聞的方法,但每天大量閱聽新聞的現代人其實很難去實踐,且訊息量多到根本不可能一則一則去辨識,因此我想要提供一個簡單的防制假新聞的方法。例如假新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被大量傳散,以便去產生特定的影響,因此如果閱聽眾不傳散,至少可以不讓他去達成特定目的。

轉發前先思辨

因此,以後大家收到任何訊息時,先問自己:能不能辨識這則新聞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有點能力就去查證,如果暫時無法區辨其真偽,那就先不要傳散,以免落入假新聞製造者的圈套。雖然,很多人有時候收到的只是有助身心健康的資訊,或包裝成有用的生活資訊,就會卸下心防,產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心情,然後就會廣傳,但請多思考一下,那些資訊可能是藥商要推新藥品而包裝成有用資訊的假新聞,雖然內容未必有害,但也未必真有助健康,而幫他廣傳就是被利用。

一起防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當我們收到疫情資訊時,應該查證內容是否屬實,切勿隨意散播轉傳。
至於哪裡可以查證,可上:
疾病管制署新聞專區:http://at.cdc.tw/YEc68Q
疾病管制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QA:http://at.cdc.tw/LJIg51
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

原始出處:中學生報(週刊),第376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