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阻止媒體惡質化 2005.05.19

當過新聞記者的筆者,有時候很羨慕現在的記者,一丁點新聞資訊,只要肯動點腦筋,包準可以源源不絕的報上好幾天,而不必太費力去蒐集與查證新聞資料,但新聞真的是只要用想像力與聯想力就可以產製的嗎?

新聞產製已模式化
以台灣媒體報導的慣性思考來看,話說只要有名人家裡生個小孩,這則新聞就可以再用點聯想力作出好幾則新聞,例如可以去請算命師幫小孩排命盤,然後再訪問命相師合合八字、算算筆劃,探討取什麼名字好,還可以報導小孩穿哪家名牌的嬰兒裝等等,總之可以作成好幾則新聞。那如果有政商名人過世,就可以報報喪禮何時舉行、如何進行?靈堂如何布置?有哪些人去鞠躬?墓地選在哪裡?這時候算命師又派上用場了,找他們(不敢說這些人隨時候召,但相信他們絕對樂意配合媒體需求)談談地理人文,對後代子孫的影響等等,總之再運用點想像力,又是好幾則新聞,根本都不用費腦力,因為記者已經建立起一套迷信式的新聞產製邏輯。

如果出事的是影劇名人,那報導可就更娛樂化了。以近來倪敏然自殺的新聞為例,從他被發現屍體開始,新聞熱度持續到他的告別式,再到夏禕回來,沒完沒了。在這新聞中,媒體極盡八卦之能事的往三角關係的角度鑽,除此之外,舉凡自殺現場有靈異現象啦、附近居民人心惶惶啦、倪的八字命盤注定要走向自殺一途啦、倪命中帶什麼所以會有桃花劫啦、誰夢到倪或倪向誰托夢啦、誰去觀落陰看到倪神情落寞啦?真是集影劇新聞、八卦新聞、社會新聞於一身,難怪媒體會這麼熱中。

守門專業丟垃圾桶
但是在這些新聞中,我們始終看不到一點新聞價值,以及對新聞報導基本要求的堅持。不是說倪敏然自殺新聞不值得報導,而是記者這種迷信式的慣性思考,實在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對於媒體報導新聞應以資訊可以被證實為真為前提的傳統要求,現在的記者通通拋諸腦後,毫不在乎。因此過去強調應該盡力避免出現在新聞報導中的字眼或內容,例如「傳聞」、「據說」,甚至命理、風水、觀落陰等等,都已成為習以為常的新聞報導內容。只要是習以為常,新聞資訊就可以不必查證,或者說只要有人敢說,媒體就敢報,所以「據說」這塊墓地可以庇蔭子孫、「傳聞」這是慈禧太后的美容偏方等等就層出不窮,真不知新聞守門的專業意理是不是已經被丟在編輯室的垃圾桶裡了?

最近倪敏然新聞的熱潮,除了是他值得懷念外,更是因為這則新聞具備讓新聞媒體發揮想像力與聯想力的所有元素,自然就成為已經不想費心思跑新聞的媒體記者的最佳題材,所以有這樣的媒體,我們大概很難期待倪的新聞報導會趨於平實。

全民監督人人有責雖然筆者不相信台灣媒體懂得什麼叫自律,但新聞局其實也不必動不動就公開揚言要對媒體祭出違者重罰、嚴重撤照等恐嚇手段,其實提醒媒體自我節制或注意公共利益即可,那種「恐嚇式」的呼籲不是主管機關應有的作為,更何況新聞局不是努力在建立媒體內容審議與評鑑制度民間化的機制嗎?因此,筆者還是期待我們的社會大眾,如果真的覺得台灣媒體在許多方面表現太過火了,希望你可以拿起電話,打電話向媒體抗議,或者打電話到新聞局檢舉,要求送審議,以表達你的不滿,或許還有檢舉獎金可拿。電視媒體的電話號碼在各報紙的電視節目表那一版都有,而報社的電話在各報報頭下都有,要阻止台灣媒體惡質化,真的只是舉手之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