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支持電視新聞頻道減半 2005.07.11

最近有兩則新聞提及立委的憤怒與無奈,一則是說雷倩與賴士葆等立委痛批推動電視新聞頻道減半的閱盟與媒改社是「綠營打手」,並指其違反言論自由,意在打壓新聞自由;另一則也與前述立委有關,那就是往訪大陸的立委們抱怨,國內媒體趕去大連不是要採訪新黨的活動,而是為報導名模林志玲摔馬的新聞,報紙說雷倩「對台灣媒體流於媚俗與八卦感到無奈」。

對於台灣媒體長期的亂象,恐怕憤怒與無奈已經是民眾的「專利」,其實立委諸公可以不必憤怒,只要用點心,民代是可以為民眾做一些事的。

閱盟與媒改社推動的電視新聞頻道減半是不是打手動作或箝制新聞自由,立委們不必應急於以貼標籤的方式來解讀,而是應先判斷這訴求是不是在反映民意?根據《中國時報》最近的電話民調結果顯示,有5成的受訪民眾認為台灣電視新聞台過多,有3成1表示根本不看電視新聞台,而有近4分之3(7成3)認為電視新聞台已給台灣帶來負面的影響。調查結果沒有說明這次受訪民眾有多少是藍?有多少是綠?但根據民調的科學化抽樣程序,以及台灣藍綠不過半的慣常思考,相信這次的受訪者應該是藍綠都有。因此,如果選民期待民代應傾聽民意,這項結果應該值得這些忙著貼標籤的立委諸公的參考,以了解小國民的心聲。

摒棄黨派色彩為民想
其次,過去媒體調查表明國會與媒體是台灣兩大亂源,而目前對於國會減半的訴求已經達成,如果國會真是為民喉舌,那新聞頻道減半應該成為這屆國會完成民眾另一項心願的目標。雖然新聞頻道是否減半不是國會法定的職權,但至少立委們應該表達支持的心意,以展現民意代表的本色,而不是貼標籤。所以身為民代者,與其要急著貼人標籤,請先反省自己是否常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而去質疑非我族類者的行為?與其要質疑民間團體的動機,也請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常暗藏著黨派的私心在作決策,而置選民利益於不顧?

總之立委們不應急於對新聞頻道減半的呼籲賦予顏色的思考,先看看媒體民調反映出來的民眾心聲,再想想這次訪問大陸對媒體表現的親身經歷。即使有些訴求的推動者本身有些許色彩,但這應該不是重點,重點是民間團體的訴求真的只是顏色問題嗎?還是電視媒體真的到了讓民眾不能忍受,而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呢?
由消極面來說,立委們應該停止憤怒與無奈,不分黨派地支持新聞頻道減半的呼籲,而積極面來看,立委們應該摒棄黨派色彩,以國家與民眾利益為考量,盡速推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成立,但其內容不應該是現今泛藍或泛綠所提的版本,因為這兩派版本都是政黨私利的展現,如果通過任一版本,那才是台灣另一個災難的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