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全球中央/與假訊息共存三部曲

據近幾年的媒體使用調查發現,台灣人每日平均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其中五小時以上者超過三成,比率之高曾是世界之冠,有一年只輸給芬蘭居世界第二,但都是亞洲冠軍;另外台灣臉書活躍人口的比例也是世界冠軍,如果以總人口數算,占世界第11位。另外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民主多樣性研究所」(V-Dem Institute)20243月公布的民主報告(Democracy Report)顯示,全球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台灣不僅居冠,更已經是連續11年蟬聯首位(多麼不容易啊?),而中國對外散布假訊息情況持續惡化,連香港也成為散布大本營。


如果台灣是全世界最愛滑手機、用臉書比例最高的國家,然後台灣又是全世界受境外假訊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筆者很好奇面對這些世界冠軍,大家會如何解讀?不知道是否有人會思考,自己每天在網路上到底都看到些什麼樣的訊息?    


其次,面對假訊息氾濫的世代,有個問題似乎還沒被廣泛提出討論,那就是,當全球都很努力在「消滅」假訊息時,例如成立事實查核機構,假訊息真的會被消滅,或能被消滅嗎?這是否也是面對假訊息的世代應該建立的態度,也就是該學會如何與他共存嗎?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已經普遍被認為是假訊息嚴重介入各國大選的例證,剛好台灣在2018年推動國教108課綱,也期待台灣年輕數位世代要培養「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這項核心能力,這也反映出,在面對無法被消滅的假訊息時,民眾應該有正確的態度與能力。


個人以為,事實查核的工作很重要,也應該支持,但同時,讓大家認知到假訊息的不可避與不可滅也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數位世代要有與假訊息共存的認知與態度,就如同病毒不會因為有疫苗而消失一樣。


首先在認知假訊息不會滅的同時,應該建立一個基本概念,就是不要再有「眼見為憑」的錯誤認知,訊息可以假造、照片可以假造、影像都可以假造,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演說影片都可以是假的,那麼古人說的眼見為憑已經不適用凡事可以偽造的數位時代。所以面對假訊息的第一個基本態度就是對網路訊息存疑,對於不易辨識的不明訊息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因為數位時代網路訊息虛假多,不要輕易相信。


接著因為網路虛假訊息多,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充當「正義魔人」,把所有自己認為有益他人的訊息廣為傳散。這樣一來可能造成別人的訊息負擔,有時還會惹人厭,二來也許訊息有誤,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多數人喜歡傳散「健康訊息」,提醒大家要多吃什麼?少吃什麼,自以為有益他人的訊息等等。所以第二個基本態度就是,不要輕易轉傳訊息,只要是不能確認是否為真的訊息(記得凡事都可以假造),都不要轉傳。筆者常想,如果大家都不要轉傳任何訊息,不當正義魔人,也許假訊息可以消滅一半以上吧。


另外補充說一下,這點很重要,疫情之後雖然政府沒有推出假訊息防治法,但卻也建立「轉Po與原Po同罪」的取締傳散假訊息的基本原則,亦即已經不能把「是別人傳給我的,我只是轉傳而已」當做為除罪的藉口了。

      

最後就是,如果面對想了解或傳散,但又不確定是否為真的訊息時,筆者的建議就是尋求專業協助,亦即找有查核專業的單位來查。台灣有許多這樣的查核機構,例如台灣事實查中心、MyGoPen(與台語「麥擱騙」同音)Cofacts真的假的、蘭姆酒吐司等等,還有一些推廣辨識假訊息的機構如「假新聞清潔劑」等團體,都值得大家多多認識與利用。


當然學習與具備辨識假訊息的能力很重要,但卻不容易養成,所以在努力學習辨識假訊息的同時,筆者建議大家應該要具備三項面對假訊息氾濫的基本觀念:不輕易相信、不輕易轉傳,如果真想確認就找專業的來查。


資料來源:全球中央10月號/2024第190期/第60-61頁/與假訊息共存三部曲

宏論媒觀點/颱風在走,媒體「帶風向」?

 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特聘教授

「九成縣市明晨已達停班課標準!」、「真的要連休五天了嗎?」颱風來了,颱風如何走、會不會放假?電視新聞不斷出現前述類似標題,到底是誰在帶風向?


近年來只要颱風在四、五千公里之外「可能」形成時,台灣媒體就大肆宣布,隨時插播,但問題是,四、五千公里外可能形成的颱風需要開始連番的報導嗎?筆者記得小時候看電視氣象報告,大概當颱風接近巴士海峽附近才會提醒民眾要注意颱風來襲,提早防颱準備,因為防颱準備兩天就夠吧,但為何近來當颱風還在四五千公里外,甚至尚未形成,媒體就大肆報導呢?真的是媒體惟恐天下不亂嗎?


可能觀眾都誤解了,媒體沒有惟恐天下不亂(這扣多大的帽子),只因為民眾越來越關心颱風動向,所以媒體是順應民意努力提早報導而已。但問題是,是民眾關心颱風動態在先,還是媒體攪動民心在先呢?這是媒體有無議題設定能力的理論問題,但其實說穿了,就不過只是為了衝收視率而已。


這些年電視業競爭厲害,廣告總量越來越少,多數電視新聞台想方設法投民眾所好,希望可以提升收視率,爭取更多的廣告收入,單純的業務考量;說白了,就是獲利考量。所以電視新聞不斷試,看哪些新聞是民眾所愛看,就投其所好而已。這些年電視新聞業者終於發現,氣象報告可以提升收視率,因此大量將氣象納入新聞報導中,而不只放在氣象報告時段而已,而大量報導便產生大量的「氣象專家」,到後來氣象署(前氣象局)受不了颱風預測滿天飛,還下禁令不准各類氣象專家上媒體說氣象、話颱風。這樣有讓電視新聞台對颱風報導收斂些了嗎?但這只是在考驗,誰會在鈔票面前不心動?


近來再加上颱風假的問題,電視新聞就開始結合氣象與放假,又開始蠢蠢欲動,無視氣象署的規定,各類氣象專家預測紛紛出籠,連放不放假一併預測。看看這些標題:「颱風特報–18縣市明晨達停班課標準!」這樣算不算屬於颱風動向的氣象預測?有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呢?明明各縣市政府大概都到晚上以後才會陸續宣布隔天是否停班停課,但媒體在當天中午左右就開始預測隔天會不會放假?甚至出現八成、九成縣市會放假這樣的報導及預測?這不是應該是縣市政府的職權嗎,為何媒體中午就在預測播出如前面標題的新聞報導呢?媒體帶颱風風向嗎?


收視率、收視率,多少颱風新聞因而大賺其錢?多少縣市首長因為媒體預測報導而不敢「逆民意」選擇放假呢?正因為颱風新聞很容易帶風向,導致不了解媒體運作的民眾很吃恐嚇與引誘這一套電視新聞的操作邏輯,甚至山陀兒放不放假,還扯上挺樑或罷樑的陰謀論,複雜糾葛如何能解?但無論如何,有沒有放假,或放錯假,一切都跟媒體無關,反正就再做一則「放政治假?」(再加個問號就好),然後船過水無痕,因為千錯萬錯,都是氣象署或政府的錯,跟媒體報導風向無關。


最後說到颱風假,其實為何要由政府來宣布,然後讓媒體來帶風向呢?記得有人曾提議過,其實只要規定每年每人有兩或三天颱風假,納入如病假、事假等的規範中,亦即每次颱風來襲,由自己評估要不要停班,或各級政府只要規定學校是否放假即可,而不必連民眾上不上班都由政府來幫忙決定或規定。鑒於近來颱風之亂已日漸形成,這次山陀兒颱風現象,正是提供面對及檢討颱風報導與颱風假的好範例,建議行政與立法機關應該衡量各國的狀況及各界的具體建議,好好檢討颱風來襲的放假規定吧。


資料來源:宏論媒觀點/颱風在走,媒體「帶風向」?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宏論媒觀點/網路傳做票要查辦,那電視亂灌票也查嗎?

陳炳宏/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特聘教授

總統大選一結束,網路陸續傳出部分開票所作票的影片,此舉惹怒中選會,已行文法務部調查局等單位依法查辦。但是同樣是媒體亂象,4點1分即有電視台開出近千萬票,但只要稍後跑馬宣稱電腦故障或輸入錯誤,一切就可以船過水無痕嗎?行政機關是在欺網路而怕電視嗎?

從2004年陳呂對連宋,有9家電視台開出的票數超過中選會最終票數後,筆者開始關注電視開票亂象,今年也不例外。根據筆者今年的監看結果,三立新聞台開票「最快」,在4點1分45秒即開出賴清德10票,領先各家電視台;但令人吃驚的是,三立財經台在4點1分55秒卻播出侯友宜388萬9949票、賴清德322萬1497票、柯文哲262萬1753票,共計開出近千萬票的畫面;三立財經台面對這樣離譜的錯誤,在4點33分播出更正啟事。但其實在播出這個更正啟事前,三立新聞台陸續在4點14分13秒及33秒各將柯的票數開到10萬2547票及17萬1562票,也許因為開票完全亂了套,逼得主播當場請副控確認票數是否誤植?接著真是無三不成禮,三立在4點21分41秒誤植柯的票數75萬6092票。雖然後來不斷跑馬宣稱誤植,但電視台是否只要承認誤植就沒事?那網紅只要承認是誤傳,是否也可以無罪呢?政府依法行政不該大小眼吧?

話說回到開票現場,4點02分民視、東森接續開出票數,民視在4點12分率先把賴票數開破10萬,接著在4點22分再將賴票數推增到50萬,以五倍速成長,民視終於在4點32分領先各電視台將賴得票數開破100萬票,短短32分鐘,三位候選人共開出261萬票。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何多數台可以在4點2到3分間開始開出票數?筆者雖然沒擔任過選務工作,但簡單腦袋想想,截止投票3分鐘時,所有選務人員會在幹嘛?有可能開始開票了嗎?也許正在拆票箱而已吧?但2022年TVBS曾宣稱有開票所在4點0分26秒即開出票數。先不管是否屬實,筆者好奇點有二:一是這是哪個投開票所?如果真有,也應該是在極少票數的極偏鄉地區,這些地區會有電視台派工讀生去計票嗎?還是只是找藉口的事後諸葛?二是如果真有4點0分26秒即開出票數,那為何每次選舉電視台都很有默契的一起在4點2到3分才開始開票?面對這種超快速且無厘頭的電視開票行徑,以及26秒開完票的現象,不知通傳會及中選會有何感想?有沒有違反廣電及選罷相關法規?如果都不查不辦,難怪會有人質疑作票。

另外光看一兩家電視台的速度,很難看出電視開票的問題何在?是中選會自己開票慢的問題嗎?當民視在4點32分開出261萬票時,公廣集團的公視與華視各自才開出16萬多票,相差約245萬票,這樣的差距,是公廣集團太混,還是民視太神?請各自解讀。2020年當TVBS在4點41分開出蔡英文破百萬票時,公視當時的鏡面掛0票,今年各台都「長進」了,破百萬票畫面從4點41分推前到4點32分,公視感覺也跟上了,4點5分即開出五票,但這是進步嗎?多數人應該覺得很諷刺吧!

鏡頭再轉到被視為「龜速開票」的中選會,開始開出票數的時間是4點31分,當時柯是7票,賴及侯各是12票,總共開出31票,這是全國17795個投開票所中第一個開完票而報到中選會的開票數,但民視只差一分鐘就已經開出賴破百萬、共261萬票。以中選會的「龜速」對照電視台的「神速」,也只能無言以對。為何無言以對?因為中選會只有一個計票中心,但是各家電視台都神通廣大,不僅利用章魚里估票,還宣稱有各地報票工讀生,有候選人計票中心,更有一家電視台說利用各地候選人的樁腳來報票,票數來源真是來自四面八方,但電視開票究竟如何設計與計票,這問題20年過去了,依舊是個黑洞,但這個「黑洞」是屬於電視台的業務機密,還是因為不可告人?也只有電視台自己心裡有數。

選舉日前,筆者呼籲電視台應事先公開其計票設計與統計方法,但根據開票當天的監看,各台只是很模糊的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含混的說明會有許多計票來源,且統稱叫該台「計票中心」。但這些報票來源有多少,有哪些,如何統整,電視台還是不願意公開,即便公視事先有詳細說明其報票設計,但各台都不願意面對的是,當各地報票結束,為何最終票數還是會等於中選會的開票結果?即便如某台宣稱有上萬報票工讀生,但不要忘了,全台有17795個投開票所,為何萬名工讀生報票結果也等於中選會開票總數?面對這項質疑,電視台再創造一個專用名詞叫「介接」、「接取」,直接點說叫做伺機「切換」到中選會開票數,不然再開下去可能就會像2004年灌爆最終得票數的窘境,所以大概6點30分以後,各台開票鏡面幾乎變成靜止畫面(不要懷疑,電視沒壞,只是票數不敢動而已),例如民視從6點31到6點39分,三位候選人的票數完全不會動,直等到6點42分再「接取」中選會票數,順理成章完成灌票作業。

但即便如此,各台要不要趕緊檢查,在將自估票數畫面切換成中選會票數時,票數是否也跟2004年一樣,其實也有變少呢?今年筆者還是錄到票變少的畫面。

另外再將各台開票的速度比對當天的收視率,幾乎完全吻合「高票數、高收視」的飆票邏輯。根據開票日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當天前三名收視率時段(晚上5點到8點)都是民視(另4點到5點排第10位),17:54-18:54時段甚至有4.95的收視率,這數字不僅比八點檔還高,也遠高於跨年晚會及三金典禮。其他TVBS晚上6到8點排第4,三立今年感覺有點白忙一場,只靠晚上7點後的評論節目擠進第6。其次,各台下午4-5點時段還是搶到不少的收視率,筆者選前電視台不要灌票、觀眾不要看開票的呼籲,好像沒有效果,電視台靠開快票搶收視的策略證明還是有效的,令人遺憾。

筆者每次選舉都監看各台開票,只是很卑微懇請電視台能誠實面對觀眾,公開計票設計,而監看的目的也很單純,只是盼望台灣社會不應再繼續縱容電視台只為收視率而不顧開票的正確性與選舉的嚴肅性,更期待各界能集思廣益想出解決之道。試想,2004年開票後,選民在藍委號召下包圍總統府,高喊陳水扁作票,難道這動盪跟電視台濫開票無關嗎?只為收視率而傷害台灣的民主,這樣的行徑若說無法可管,我也只能說,天佑台灣!
資料來源:宏論媒觀點/網路傳做票要查辦,那電視亂灌票也查嗎?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宏論媒觀點/全民監督電視開票: 在開票前,請電視台先公告其報票及計票設計,以昭公信

陳炳宏/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優聘教授

選前最後幾天,全台因大選而激情,各家電視台也忙著準備選舉日的開票作業,工作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如何能做到「票開最快、票開最多」,好讓觀眾把遙控器轉到我們家的電視頻道,這樣就可以贏得最高的收視率,然後換到最多的廣告收入,因為電視台都知道,觀眾看開票,遙控器永遠往開最多票數的那台轉,誰會在意正確性啊?

筆者先分享發生在2020年總統大選時電視台的開票實況:當天數個電視台在4點3分左右即紛紛開出票來(不要問我投票結束三分鐘時,投開票所如何能開出選票,但電視台就是能有票數可顯示),T台率先開出506票,到4點41分,T台領先所有電視台,率先讓蔡英文開出破百萬的100萬4618票,這時候我把遙控器轉到「公商合營」(就是要靠收視率換廣告來養活自己,但卻也同時要擔負公共媒體職責)的華視,同樣是4點41分,華視開出的票數只有4萬1999票。然後如果你還有興趣知道多一點,我再告訴你,我在4點41分轉到公共電視,該台螢幕還掛著0票,因為根據中選會的開票紀錄,4點41分時,全國根本沒有任何投開票所已開完票報到中選會來。

以上是我提供當天這三家電視台在4點41分開出的票數,我想了解的是,這時你家的電視遙控器會選擇轉到哪一台?然後再回想,大家看電視開票時,電視的遙控器是不是永遠在往開最快票的那一台轉呢?這就是收視率,就是錢錢錢!所以電視台會照中選會進度來開票,而放棄搶錢的機會嗎?因此當4點56分T台讓蔡英文開出153萬9628票時,三立早在4點55分38秒時,就把蔡總統的票開到208萬3255票,這時候你家的遙控器會不會開始轉到三立呢?
筆者再次「轉播」四年前總統大選電視開票實況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愛看電視開票的觀眾了解,當觀眾的心情都是在追開最多票的那台時,這時候便給電視台有見縫插針的機會,因為他們了解觀眾看開票的動機,當然就會用「開最快、開最多」票來吸引遙控器,然後贏得收視率就會有廣告收入。

這個對電視台而言再簡單不過的賺錢邏輯,已經騙台灣關心選舉的觀眾超過20年了。2004年選情緊繃的「世紀大戰」陳呂以647萬1970票多於連宋的644萬2452票而贏得總統大選,結果當天電視台灌票灌紅了眼,共有九家電視台陳呂開出的總票數竟然多於中選會的最後開票結果,中天甚至開破700萬票,導致有些電視台在最後幾分鐘紛紛播出下修陳呂得票數的荒謬畫面,創造出票數越開越少的國際大笑話(這裡可證明校正回歸真的不是陳時中發明的,電視台早已實施了),但此舉讓泛藍選民認定陳水扁作票,上街抗爭紛擾一個月。試想,即使電視台只是想透過快速開票騙到收視率,然後換得廣告收入,但這個自私的舉措讓台灣民主付出的代價,到底該由誰來承擔?

2022年11月26日九合一大選當天,三立與民視的開票節目開出的台北市與屏東縣長選舉的票數有誤,甚至顛倒互換,但通傳會(NCC)只發函呼籲兩家電視台自律及改進,並無任何處罰,令人遺憾。不過NCC宣布發函兩家電視台亂報票改進的同時,該會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亦明示,未來所有新聞台在選舉開票前的報導,應向觀眾清楚說明,電視台自行計票的方式,以及電視台報導的票數來源和計算方式,也就是說票數來源「需有所本」。然後當2023年12月27日幾位關心電視開票亂象的學者召開記者會呼籲電視台應謹守以中選會報票結果為電視開票依歸後,根據中央社報導,NCC今(9)日表示,根據媒體自律協議,電視台開票報導,鏡面票數以「真實、有所本、可供查證」為原則,業者應留存報票作業紀錄,必要時提供查證,NCC屆時也會觀察電視台轉播開票作業。

電視開票亂象到現在20年了,可惜媒體並未記取這個教訓,主管機關也常不知所措,例如NCC要求「真實、有所本、可供查證」的原則還是空話,如果周六的開票亂象再度發生,NCC是否會有所處置,民眾好像也只能靜觀其變。但我實在不覺得被動盼望媒體會自己變好是正確的期待,所以我很想提問,全國關心選舉的民眾今年想不想來發動「全民監督電視開票運動」,一起來教教電視台學會尊重選舉過程及結果?也就是透過人民的他律去督促媒體的自律,與強化行政的法律呢?

據此,我今年除會繼續側錄電視台開票外,我還是衷心希望電視台基於自重及尊重觀眾,能在四點後飆票前,先負責任的公布自己台是如何規劃開票作業、如何抽選並公布開票所(數)、工讀生如何報票,電腦如何計票等作業細節。我強烈期待電視台應該公布這些開票作業的規畫與過程讓觀眾了解,即便其開票設計只是根據小規模票所開票結果的預測法、電腦多變項的模擬推估票數法、或是採用章魚哥里做比例放大報票法等等都行,只要能負責任的公布計票法,那麼觀眾遙控器要轉哪台,這就是觀眾自己的選擇,就沒有騙收視率的疑慮。

我只是不了解,公布計票方式有那麼為難嗎?除非電視台真有不可告人的報票過程。

另外在觀眾方面,如果這周六電視台還是不願意公布計票方法,還讓你看到血壓飆高,這時候我建議身體要緊,記得先去看醫生,然後等下周一上班時,再打電話到NCC檢舉影響你身體健康的電視亂開票,等累計到一定檢舉數,NCC應該就會被迫去了解各台的開票狀況,被檢舉的台越多,被要求到NCC報告的電視台就會越多,如同我前面強調的,對於電視開票亂象,主管機關不施以法律,媒體不懂得自律,那就讓民眾的他律先行,讓政府與媒體都能理解電視開票亂象是該遭譴責,不能輕忽。

最後一句提醒,開票那天遙控器不要老是往開高票的電視台轉,這是騙收視率,觀眾不用幫電視台賺廣告錢。周六投完票順便出去走走,舒緩一下繃緊的情緒,五點前不要因電視台模擬開票而窮緊張,等到5點半或六點,看看網路直播的中選會計票現場,就會有正式的開票結果,這樣真的比較有益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宏論媒觀點/全民監督電視開票: 在開票前,請電視台先公告其報票及計票設計,以昭公信

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深呼吸! 選舉期間不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舉正火熱,媒體扮演催化劑,閱聽眾成為最佳啦啦隊。幾乎每到選舉,全民一起狂熱,不知道這是否是台灣人的本性,但筆者還是想要先幫大家醒醒腦,記得不要太狂熱,小心被迷昏頭了。

      首先,您想看哪家媒體都沒問題,但請先做一件事,就是要多看幾家多比較,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台灣民眾有個習慣,總認為自己接觸的媒體最公正,自己不看的都是偏頗的媒體。但事實真是這樣嗎?那些批評「三民自」媒體的人,曾經認真看過那些媒體嗎?難道自己接觸的媒體就都沒有問題嗎?

 

      大家不要輕忽同溫層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聽不到跟自己不一樣的聲音了,這絕對不是民主政治之福。所以任何媒體都可接觸,但請在接觸媒體前,先認清它可能有何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然後記住,要多接觸各種顏色的媒體,至少要了解跟你不同顏色的媒體都在報導些什麼?

 

      當然我了解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沒有顏色,有顏色的都是別人,但如果能多接觸不同媒體,至少可以知己知彼,即便想要去說服不同顏色的朋友,或想跟不同顏色的朋友吵架,也才有豐富的資訊可以辯駁啊。

 

      總結第一點建議,請撥空多看看各種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了解他們都在說些什麼,也要對越來越厚的同溫層現象要有點防備心,否則將來摧毀民主的危機就會由此產生。

 

      其次就是注意黨政不當勢力介入媒體,導致立場偏頗的現象。現在許多政黨或政治人物都會想方設法去影響媒體的報導,可能是錢,也可能是權。另外有些媒體也會刻意迎合政黨,形成政媒共謀系統,去達成彼此的特定目的。

 

      例如有些政論節目就是由政黨資助播出的,或者政黨可以指定來賓付費上節目,介入形式不一而足,這些都很難單從節目看出,所以當你在看政論節目時,一定要提醒自己,那可能是政黨指使的言論,用意在打擊對手,所以無聊時看看就好,不要太在意。

 

      另外上節目的名嘴,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幫節目衝收視率,賺更多廣告收入,所以如果他的收視率高,他拿的通告費就高,導致有些名嘴可以從外太空講到行天宮,也可以從白宮講到子宮,大家真的聽聽就好,因為那都只是個表演事業。

 

      再來就是千萬不要被媒體民調牽著鼻子走。這點我強調過很多遍,也感謝這次藍白爭議,又讓民眾多了解一點媒體民調的眉角,記住,凡抽樣必有誤差,正常抽1,068個樣本,就會有±3%的誤差值,所以候選人間的民調數字差6%都可能沒差異喔。簡單說,民調只是選舉預估勝負很粗糙的參考來源,中間包括抽樣方法、問卷題目,甚至執行時間等有太多的變數足以影響調查結果,真的只能說:就follow your heart!

 

      最後就一定要談選舉當天亂無章法的開票節目。選舉前,許多電視台就會廣招工讀生,說是要到各地計票,以便先於中選會,讓心急的觀眾早點知道選舉結果。但我還是要再說一次,所有電視開票都是模擬的過程,派工讀生只是希望開始的票數不至於太離譜,但全國總共有17,649個(2022年的開票所總數)投開票所,媒體能派多少工讀生,能守多少個投開票所呢?最後還不是要引用中選會的結果。

 

      而且電視台在開票前一個小時(從四點到五點),簡直可以用狂飆來形容,但到傍晚5點半或6點左右,就全部慢下來了,因為它們都沒有忘記2004年發生的電視開票大烏龍:那年陳水扁以647萬1,970票贏連戰,結果有九家電視台開出的陳水扁票數竟然多於中選會的最後結果,中天甚至開破700萬票,導致有些媒體在最後幾分鐘紛紛下修得票數,形成票越開越少的國際大笑話,當時更讓泛藍民眾認為陳水扁作票,上街抗爭紛擾一個月。

 

      這亂象到現在20年了,可惜媒體並未記取這個教訓,還是在想如何用比較高級的騙術繼續來騙取收視率,以換取更高的廣告收入,因為觀眾的遙控器永遠在找開票最快的那台,這就是收視率,就等於是廣告收入!但這個媒體自私的舉措讓台灣民主付出的代價,到底該由誰來承擔?

 

      所以建議投票完,請各位出門走走看看藍天綠地,等6點以後再打開中選會的開票直播網站,看看最新結果就好,不然也可以等到6點以後再開電視看最後結果就好,因為這時候媒體怕會灌爆票數,大概也都會順勢將畫面切到中選會,這時候看開票最合適了,否則引發心臟病又何苦來哉呢?


資料來源:全球中央1月號/2024第181期/第60-61頁/深呼吸! 選舉期間不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宏論媒觀點/做民調是統計學、比民調是數學,但藍白合是政治學

陳炳宏/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優聘教授


近期有關藍白合不合幾乎受全民關注,甚至搞到有點集體焦慮的程度,結果當「比民調」成為兩黨共識後,民調突然成為集體焦慮的替代羔羊。不過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讓民調成為爭議重點,也算幫全民上了一堂民調課,更希望可以藉此幫助全民了解長期以來媒體民調的不專業,不要再被媒體民調牽著鼻子走,應該算是藍白合爭議很大的貢獻。


藍白合不合從「做民調」爭到決定「比民調」,結果竟然有人當真,覺得可以比民調高下決定藍白如何搭配,這實在是很奇怪的藍白合前提。筆者為什麼這麼說呢?通常選前爭提名、比高下,應該都是「做民調」決定,但統計學教我們說,如果不是全母體調查,則凡抽樣必有誤差,所以要設誤差值,而如果某次民調抽1068份樣本,誤差值大約±3%,樣本越大,誤差就越小;也就是說,如果調查樣本是1067分,則只要兩人結果差距落在±3%,例如30%及28%,如果用數學來說,30%>28%,有輸有贏,但從統計學上來說,因為落在統計誤差值間,這兩人沒有差異,也就是沒有輸贏。


我猜(僅止於猜)這應該是藍白會決議用±3%的理由,但用做民調的統計學來取代比民調的數學,實在有點瞎,因為比民調的前提實在缺乏統計邏輯的思維。例如每份民調的樣本數都不同,有的可能1067份,有的可能做到2500份,更扯的是,可能每份民調連母體都不同,因為可能有些是採用市話來調查,有些是用手機,更多可能是手機與市話都抽,但比例不同。如此一來,統計學告訴我們,不同母體不能比較,你總不能調查美國人對拜登的滿意度,來比台灣人對蔡英文的滿意度,然後說誰比誰的滿意度高、誰當得比較好?所以根據筆者粗淺的統計學知識,比民調這件事一開始就是怪招,更是亂招。


所以如果藍白會談決議比民調,但輸贏3%,硬要搞出個比民調而不是做民調,筆者個人認為,比民調就是數學。所謂數學就是2>1,我猜柯P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當然我不是他,我無從得知他是不是這樣想,也不了解他統計好不好),這是數學,就是凡是比較結果是他與侯差距落在3%以內,例如柯侯配是30%,侯柯配28%,即使柯侯贏侯柯,但落在3%以內,也就是沒有贏超過3%,他就會接受侯柯配,其實很簡單,也很清楚,因為這時候比民調的3%就是數學,沒有±3%的問題,因為只要柯侯輸侯柯,連輸1%也是輸啊,哪來的6%?


但國民黨一再強調沒有6%的說法,好像也有理,因為統計抽樣就會有誤差,誤差值設定±3%也不是國民黨發明的,也符合統計學,有何錯誤?這好像也對,因為只要侯柯贏了,哪有還需要比是否在輸3%以內呢?但錯就是錯在國民黨把比民調的數學,硬說成做民調的統計學。


所以感覺兩黨說法各有所本,好像也都沒錯,但其實錯就錯在「比民調」這件事,因為做民調是統計學,但比民調筆者還是覺得是數學,只是國民黨認為比民調是統計學,所以會有誤差3%的決議,但柯P不察,內心直覺比民調是數學,就是比大小,就是2>1,差距落在贏3%內他就認輸,結果國民黨硬要用統計學誤差值來解讀「比民調」結果,一黨堅持統計學,一黨堅持數學,當然不會有共識。


不過這裡想趁機提一點,請媒體以後不要再用數學來解釋做民調的結果,不要看到數字結果,就說誰領先誰,或說誰輸誰贏,請注意,民調結果28%不一定大於26%,因為凡抽樣必有誤差,且樣本數大小影響誤差值大小,所以當看到民調數字後,請要先去看樣本數及誤差值,然後再來說誰有沒有領先誰,還是根本無差異呢?拜託拜託,好嗎?也許這次藍白爭議可以讓媒體以後報導民調結果可以更專業些,也是功德一件。


最後至於這爭端到底該如何解讀或解決,其實很簡單,因為藍白合是政治學,都不是爭論的數學或是統計學可以解決的,就讓藍白合回歸政治協商吧!但因為筆者不僅數學不好,統計學也不太好,政治學更差,所以就不評論藍白合爭端如何解了。


資料來源:宏論媒觀點/做民調是統計學、比民調是數學,但藍白合是政治學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全球中央/媒體近用權與公用頻道 你聽過或用過嗎?

文/陳炳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你知道什麼是公用頻道嗎?根據一項臺師大進行的最新調查,台灣大約只有不到兩成的民眾知道且看過公用頻道;說不到兩成算是含蓄,其實確實數字是一成四。為何立法到今年剛好滿30年、用來落實民眾媒體近用權的公用頻道,竟然知名度如此之低?有點令人不解。


話說從頭,1993年立法院通過《有線電視法》,其中第23條規定,有線電視業者必須免費提供十分之一以上頻道作為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使用。


但這項法規沒有顧及整體社會實務概況,導致無法落實執行,因此將近10年沒有任何有線電視系統依規定設置,也因為法規的不切實際,導致主管機關新聞局只好在1999年提出《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將與公用頻道相關的第25條訂為「免費提供專用頻道供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當地民眾播送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者」。最大變動在於「十分之一」變成「專用頻道」,也就是一個頻道就行。


即便法規已經放寬公用頻道設置的規定,各有線電視系統還是無法(或不想?)落實媒體近用權的職責,當然原因有許多,除業者因為不想花錢經營這個毫無收入的頻道外,另外觀眾對這個權利觀念的薄弱也有關係,當然主管機關不賣力推廣與落實法律規定也難辭其咎,反正原因很多,導致立法30年了,還是有超過八成的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權利。


後來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隨時上傳自己拍製的影片已成為年輕世代的生活日常,導致透過公用頻道落實媒體近用權的觀念都還沒落實,就馬上面臨挑戰,加上希望有更多頻道可以改播股票台、購物台或宗教台的系統業者應該都很樂見公用頻道的消失,還有主管機關也無法真正理解當年立法的本意而積極推動,因此公用頻道便變成現在這樣的模樣:無人知曉、無人使用、無人在意、無視存在。


時序來到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實體生活紛紛改採線上形式進行,衛福部每日透過電視報告疫情現況。可是問題來了,每天下午兩點防疫指揮中心透過電視聯播記者會向全國民眾報告疫情現況,但除全國疫情外,住高雄的、住台東的民眾,也想透過媒體即時了解在地的疫情現況,這時終於有人想到這個空在那裡無法發揮作用的頻道。


因此後來各縣市民眾在下午兩點聽完全國防疫中心的疫情報告後,就可以轉到有線電視第三頻道公用頻道去看他們的縣市首長報告各縣市自己的疫情防治現況,不用擔心無法透過在地的大眾媒體即時得知當地重要疫情。


只是很遺憾,基於前述三不管理由,各地區民眾雖然知道下午兩點看完全國疫情報導後,可以轉到有線電視第三頻道去看他們自己縣市長的疫情報告,但卻很少人知道是哪一台,或是什麼樣的頻道,系統業者也沒藉此宣傳,導致全台灣錯失一個讓國人了解媒體近用權公用頻道的機會,實在令人扼腕。


根據憲法第11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自由,但落實在媒體使用實務上,實在很難讓民眾可以透過媒體自由表達意見,即便可以投書、call-in,但還是有被拒絕的可能。


憲法釋字第364號解釋文亦點明「以廣播及電視方式表達意見,屬於憲法第11條所保障言論自由之範圍。為保障此項自由,國家應對電波頻率之使用為公平合理之分配,對於人民平等『接近使用傳播媒體』之權利,亦應在兼顧傳播媒體編輯自由原則下,予以尊重,並均應以法律定之」,因此有線電視公用頻道成為目前唯一可落實媒體近用權的管道與機制。


30年了,一個善意且落實人民權利的主張卻遭到如此漠視,有人說當前是無所不能上傳的網路世代,誰還會在意可以上傳影片播出自己產製內容的公用頻道啊?對此,我只能說,爾愛其羊,吾愛其禮啊!請繼續讓這個可以維護言論自由及落實媒體近用權的頻道存在,至少一家人可以齊聚在客廳,一起觀賞由家人拍製的影音節目在電視上播出,不也是一件無法被網路取代的功能啊,有何不好呢?


而且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因為沒人看、沒人用就應該讓它消失,但卻不思考沒人看、沒人用不正是業者推廣不力、政府督責不周的結果,怎可因此就剝奪人民僅存且受法律保障的媒體近用權呢?還有,誰可以保證都不會再發生需要各地公用頻道積極任事的意外事件啊?



資料來源: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社/媒體近用權與公用頻道 你聽過或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