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近日公廣集團董事施振榮提議讓華視民營化,以解決華視的經營困境!施董事的主張,也許只是思考如何讓華視擺脫經營困境,但其實更高層次的問題是,華視困境真的只是民營或公營嗎?解決華視困境的目的何在?如果公廣董事只是想救華視,那麼作為關心公廣發展的筆者不禁想問,華視民營化救得了華視嗎?即便救得了華視,會不會害了公廣?還有,救了華視就能救台灣的電視嗎?
更具體追問,台灣還有缺民營電視台嗎?讓華視民營化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電視市場存活嗎?未來會不會讓公廣集團更有志難伸呢?其實賣掉華視很容易,但其間利弊得失,不能只想著如何解決華視的問題,卻不去思考公共電視媒體的整體發展策略!主其事者不把台灣公共電視,甚至影視產業的發展放在心上,只想著要解決華視的問題,那就真的小鼻子小眼睛了!更何況民營化真是華視的救命良方嗎?會不會只是把華視往惡質商業電視市場的火坑推,讓它自生自滅?還敢奢望華視賺錢給公視啊?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電視台已超過300台,其中只有公視、華視、原視等屬於公共電視媒體,其餘都是民營台,兩者數量差異何其大?因此現在台灣商業電視台還不夠多嗎?多一台民營化的華視,對觀眾及市場有影響嗎?其次華視民營化是否能存活尚在未知之天,如果民營化還要先繳回無線電波的話,那主張華視民營化會不會像當年建議華視公共化要自負盈虧一樣,真變成終結華視的終極殺手?
如果政府能編列預算,買回民股加附負擔,使華視真正公共化,讓公視與華視各自發展,打造有兒少台、國際台,新聞台、甚至電影台或紀錄片台的公共電視平台,這有何不好?目前電視經營都得要多平台才有競爭力,為何要讓華視民營化,而削弱公廣的競爭力呢?
再說,台灣公共電視發育不良,恐怕不是公共媒體制度有問題。試想,英國BBC、日本NHK每年有1800-2000億元台幣的經費,即便鄰近的韓國都有450億元台幣,但台灣公視每年只有9億元,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能小而美?這是公視經費設計的問題。其次,公視成立以來,政黨的手從未離開過公視,各執政黨從不願放過公視。雖然近日有華視總經理遭撤換的爭議,但不要忘了,國民黨主政時公視也有撤換董事長的紛擾,各政黨的黑手沾惹公視,這能歸責公視嗎?
武斷認為公共電視不適合台灣,或堅持公視應小而美的主張,已證明都是錯誤的思維!公視歷來都是小而不美,但大家只會指責公視,從不願面對公視不能美的原因?各界應正視公視設計的問題,而不該一味指責公視的不是,或者認定公共媒體制度有問題,而不去思考整體影視產業發展的大戰略!
妄想公視能小而美,華視能自負盈虧,都已被證明是烏托邦,建議各界應該思考,如何讓華視與公視各自努力,打造大而壯的公共廣電平台,讓台灣擁有不問藍綠,只問黑白的公廣集團,為台灣影視產業扮演帶頭衝的火車頭,拼拼看台灣能否超越韓流,或再造亞洲新台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