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新聞變廣告 這樣好嗎?

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執行長

什麼是置入性行銷?簡單說,就是原本應該出 現在廣告中的商品訊息,後來在節目或新聞的內 容裡出現,讓觀眾無法分辨這是廣告,甚至以為 是節目或新聞的一部分。

為了增加收入 置入商品  
長期以來,觀眾很容易在影音節目裡面看到置 入內容。例如看到新聞在報導如何美白的祕方, 其實這不是新知介紹,而是廠商買新聞來推荐美 白產品;戲劇節目主角說視力退化,應該就是廠 商要透過戲劇主角來推銷護眼用品,還會說目前 有折扣;甚至,當網紅說要開箱分享新買的用品 ,其實也是廠商出錢請網紅介紹。 

對媒體業者來說,因為廣告收入太少,不足以 支付節目製作費,所以需要再靠節目置入來獲取 更多利潤,才能製作更好的節目。 

為何廠商喜歡用置入來推荐商品?理由很簡單 ,因為遙控器是廣告最大的殺手,觀眾只要看到 廣告就會轉臺找節目,所以廣告的影響力越來越 小,但相對於節目,觀眾就會仔細看,所以這正 是介紹商品的好機會。 

看新聞與廣告 認知不同 
當觀眾看到廣告,腦袋通常會告訴自己,這是 商業訊息,要騙取注意力,甚至引誘購買;但是 ,當觀眾看到新聞,就會認為這是有用的生活資 訊,應該要仔細聽。也就是說,觀眾看節目與廣 告時,腦中對兩者的認知不同,因為廣告會誇大 ,而新聞是有用的資訊,所以廠商喜歡可以騙過 觀眾大腦的節目置入。

有法源可依循 適當開放
二○一六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衡酌媒體產業發展等因素下,通過「電視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規定:「電視事業於節目為置入性行銷時,其節目內容的製播,應依節目內容所需,融入節目情節,自然呈現,不得有下列之行為:刻意影響節目內容編輯、直接鼓勵購買商品或服務、誇大商品或服務及其效果。」

這項規定指出,可有限度開放廣電節目進行置入性行銷。但是,新聞節目與兒童節目則完全不可以。

當時,NCC開放置入性行銷,只是希望廣電業者增加多元的收入,藉以回饋到節目製播,讓觀眾也能享有更好的節目服務品質,立意是正面的。但是,問題在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適度開放置入性行銷後,業者真的把收入回饋到產製上,讓節目品質變好了嗎?

新聞品質下滑 社會隱憂 
事實是,廣電業者的置入性行銷讓收入增加了,但是,廣告總量仍是下滑的。業者的總收入如果不增反減,該如何回饋?而這些年的普遍現象是,節目品質不但沒有提升,置入情節卻越來越誇張,節目內容根本像廣告,甚至像購物臺,不時有劇中人在送禮、買東西、逛商店。這些真的是必要的劇情嗎?看一看八點檔的連續劇,現在大多都是這樣的情況。

再舉一例,NCC規定新聞及兒童節目不可置入,因為新聞與廣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意涵,而且觀眾看節目與看新聞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兒童觀看節目時,無法區辨什麼是廣告
、什麼是節目,所以這兩種節目理應被禁止置入。但是,業者遵守了嗎?當觀眾看到新聞介紹如何美白、如何顧腸胃時,觀眾真的可以區辨哪一則是新聞報導,還是廠商出錢請新聞臺播放的呢?有時,明明是新聞置入,新聞臺卻又幫商品打上馬賽克,故意在某些畫面漏餡,以便跟廠商交代,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非商品的置入 應多思考
然而,開放置入性行銷後,影響最嚴重的是,除了商品可以置入,那麼政府的政策、政黨宣傳、候選人的選舉行程也可以嗎?如同前面所說,即使有相關法規禁止,例如預算法第六十二條之一,規定政府不得進行置入性行銷,但是有人遵守嗎?再者,觀眾看得出來這些新聞是候選人出錢買的嗎?

換個角度思考,也許節目不是問題,置入也不是問題,但是非商品的政治進入節目和新聞後,社會該如何去面對呢? 這些都是置入性行銷開放後,各界應該思考與因應的問題。

停看聽
你贊成新聞業者收錢用新聞報導的形式來推荐商品呢?你覺得政府可以買節目及新聞來宣傳政策嗎?其實挑戰臺灣民主政治最嚴重的置入行為,來自政府出錢要媒體報導它有多好、候選人出錢要媒體報導他的競選活動及政見等,這些才是值得各界深思的置入性行銷問題。









沒有留言: